考试
1970-01-01 08:00:00

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了

题目描述

【题目】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的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A--农具和--B--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  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蒸汽机出现

以后,极大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1840年前后,美国--C--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资笨主叉国家并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D--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一中A和B横线上的内容,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先进生产工具

和生产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哪一阶级力量的兴起?

(2)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材料二中“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有利于欧洲哪一阶级力量的产生与发展?

(3)上述四幅图片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有人说“该事件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

背离”,你如何简要理解这句话?

(4)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出材料四中C和D横线上的内容。

 

答案解析

(1)铁;牛; 地主(2)市舶司;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3)洋务运动主观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维护封建统治客观效果: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分,意近即可)(4)大机器;垄断

(1)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由此分析得出,随着新生产工具的出现了,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2)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第二小问结合课本所学15世纪欧洲航海家为寻求东方的财富,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开辟新航路。中国的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第三小问结合课本所学,新航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依据课本所学,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第二小问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课本所学,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是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