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历史人物让人津律乐道,走进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历史人物让人津律乐道,走进历史,以史为鉴,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史》

(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完成统一的皇帝是谁?从材料看,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唐太宗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3)材料三中的“艺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的政治特点是什么?   

(4)从以上三人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的智慧?

答案解析

(1)589年隋灭陈。隋文帝(或杨坚)。国家的统一。(2)以民为本、存百姓、不夺农时、知人善任。“贞观之治”。(3)赵匡胤(或宋太祖)。重文轻武。(4)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要爱惜百姓,以人为本;要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治国政策的实行要讲究策略等。

(1)根据“公元6世纪80年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从材料看,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2)根据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方略是以民为本、存百姓、不夺农时、知人善任。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3)根据材料三“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祖”指的是赵匡胤(或宋太祖),其政治特点是重文轻武。(4)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分析三位皇帝的治国之道,得出相应的结论,如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要爱惜百姓,以人为本;要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治国政策的实行要讲究策略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