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初一学生小陈与父母到超市购物,因一时疏忽,没有将背包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初一学生小陈与父母到超市购物,因一时疏忽,没有将背包寄存,带入了超市。为此,超市保安将小陈带到办公室,对小陈的背包及身体进行了搜查。事后小陈打电话报警。

材料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初一(3)班呈现出同学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貌:小杨同学是刚从农村转学来的新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差,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老家亲戚给的旧衣服,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送来了衣服、文具,小杨心理暖暖的;小亮同学数学成绩好,解题能力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成绩差的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小徐同学身体强壮,经常与瘦小的同学一起出行;小佳同学的父母是镇政府干部,但他最要好的同学却是父母在工厂打工的小兰。

(1)运用《自尊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对我们维护人格尊严有何启示?(4分)

(2)由材料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结论的?(2分)(友情提示:请按下列例式回答,引用某材料,体现了 ……)

(3)运用《敬人者  人恒敬之》的相关知识,材料三对我们学会尊重别人有何启示 ?

 

答案解析

(1)要依法维权(1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2分)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1分)(2)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2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1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演绎式不引用材料不得分)(3)做到不能以家境贫富、智力差异、父母的地位的不同来论人,(2分)不另眼看人。(1分)做到不凌弱欺生。(1分)

试题分析:(1)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一中小陈的行为对我们维权有哪些启示,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从分值设置看,此问设4分,至少要答出两点启示。认真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小陈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能够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告诉我们首先要依法维权;其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侵权者应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忍气吞声,而应该坚决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要求侵权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2)从设问看,此问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属于“是什么”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小问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二中宪法的内容怎样体现了上一个结论,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两问均有难度。认真阅读材料二中宪法的两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两句话都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是我们得出的结论;根据所学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因此,材料二中的“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体现了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则体现了人与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3)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对我们在尊重他人方面应该怎么做。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分值设置看,此问设4分,要求至少回答两个方面的启示或做法。认真阅读材料三中四位同学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出,小杨、小亮、小徐和小佳四位同学在与同学相处时,不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的地位为标准看待同学,对各种条件不如自己的同学做到不另眼相看、主动保护弱小的同学,不凌弱欺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