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经历了不懈探索,争取民族独立的艰

题目描述

【题目】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经历了不懈探索,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道路。

(艰难曲折的探索)

材料一 

(1)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根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说明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从材料一所示事件中,任选两个事件,分别写出与其有关的一位代表人物和他的重要贡献。

(艰苦卓绝的胜利)

材料二 

(3)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①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2)示例: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共早期领导人。(3)全民族抗战,伤亡和损失惨重。(一个角度即可)历史意义: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洗雪百年耻辱,是二战东方主战场,提高国际地位等。(两层意思即可)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所以①是洋务运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政纲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此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③是辛亥革命。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所以④是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2)依据所学可知,从材料一所示事件中,选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两个事件,与其有关的人物是孙中山和陈独秀。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在北京营救被捕学生,在中国最早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3)依据材料二图片“淞沪会战守军抗击日军”“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华侨回国参加抗战”概括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全民族抗战。“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1931-1945)中,中国军队伤亡达380余万人,平民伤亡2000余万人,中国伤亡总人数约3500万人。中国财产损失共计6000亿美元……”,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伤亡和损失惨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百年耻辱。中国战场是二战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