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创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材料一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单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2)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四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均可。(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原因:君主专制(专制政体);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4)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建国民政府);共同: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可知清朝对外的态度是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为此地主阶级中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根据材料“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强国的具体主张是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4)根据材料“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可知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