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1:36:53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摘编自刘妙雄等《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的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从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影响。

(2) 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3) 图1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答案解析

(1)1997年7月1日为香港回归的时间,而“钟的主体高1.842米” 寓意是指1842年,“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寓意是指距1997年已有155年,这是指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它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2)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强调推翻清政府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而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则是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根据口号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它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否定君主专制政体,体现国家主权在民的思想。图片二 《共和》则反映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再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在迅速壮大。(4)从材料“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可知一乱逾百年是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回答结果,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可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1)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 进步: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 含义:体现国家主权在民的思想。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结果: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努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