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化作熊熊烈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题目描述

【题目】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化作熊熊烈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03天的变法试验,试图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一剂清新的活力,让它古老僵化的肢体活动起来。新旧思想的碰撞,从未像这103天里表现得那样激烈。即使是它以惨淡的鲜血牺牲宣告失败,反对者们仍然难以彻底根除它的影响。清末新政的开展,则让曾经合力鉸杀戊戌变法的统治者们,不得不咬牙切齿承认它最终的胜利。

——李夏恩,新京报书评周刊《戊戌变法120周年:重返历史现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试举一名为此做出巨大努力的人物。

材料二:作为一场推翻君主专制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对既有体制与格局的冲击在强度与广度上毫不逊色于法国大革命。所不同的是,法国大革命是在思想充分酝酿之后在社会领城的爆发,而辛亥革命是以剧烈的社会变革引发了人民思想上的震撼,辛亥革命,让中国人真正见识了革命!

——郭君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根据所学指出这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是谁?

材料三:他大声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害,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肖生,百年潮《揭秘:陈独秀为何能连任中共五届最高领导?》

(3)材料三中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这两位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洗礼,又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四: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八上

(4)根据材料四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的新思想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任答一人)(2)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民主义;孙中山。(3)民主、科学;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马克思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为此做出巨大努力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是孙中山。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据根据所学和材料四“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可知,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的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