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
(1)与图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农民有何意义?
(2)党和国家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分析图二信息,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哪一年?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由图四看出,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或成立生产合作社)。(3)不正确,它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4)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试题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所以人民公社制度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中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所以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相关试题
6477 压型钢板的屋面坡度可在1/6-1/
[单选] 人类社会自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
[单选] 下列不属于股票间接发行好处的是(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下列选项中,( )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A
莆田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焊接结构的失效有哪几种类型?
软梯挂好后,应由工作班较重的一人做悬重试验。
没食子酸乙酯比色法测定饮料中的茶多酚时,如果
在结构化设计中,()描述了模块的输入输出关系
如果竞争者侵占了某企业品牌的部分市场,使本企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空气体积总量的( )。
关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下列关于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从工程费用计算角度分析,工程造价计价的顺序是
安全带是用来保护安装维修登高架设使用者在高处
在现代汉语各大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方言是(
中长期贷款主要包括()
轻质灯具应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