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23:26:03

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

题目描述

【题目】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时,南通等地“风气未开”,股款难集,而地方官员又刁难,张謇几次走投无路,“泪水如潮水一样涌出来……”但他丝毫没有动摇……

——熊秋良《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的敬业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阻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是什么思想支撑着张謇“丝毫没有动摇”?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

材料三:1869﹣1919年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

(2)根椐材料二、三分析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材料四: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3)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名称。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其时,南通等地‘风气未开’,股款难集,而地方官员又多刁难,张謇几次走投无路,‘泪水如潮水一样涌出来……’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挠包括股款难集,地方官员的刁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是实业救国的思想支撑着张謇“丝毫没有动摇”。(2)依据材料二“民国初年主要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民国初年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从地区分布上看,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或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或者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3)由“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1957年10月,全长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4)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主要是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股款难集,地方官员刁难;实业救国。(2)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主要是轻工业。(3)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武汉长江大桥。(4)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