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依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2)材料二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时务报》

“德先生”和“赛先生”

梁启超

《民报》

“三民主义”

孙中山

“变者,天下之公理”

《新青年》

陈独秀

武昌起义

 

(3)从材料三中围绕“探索强国御侮之道”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

答案解析

(1)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答“鸦片战争结束”亦可。)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或师夷长技以制夷。(2)维护清朝统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参考示例: 主题1:民族民主革命关键词:孙中山、《民报》、“三民主义”主题2:维新变法图强关键词:梁启超、《时务报》、“变者,天下之公理”主题3:民主科学洗礼关键词:陈独秀、《新青年》、“德先生”和“赛先生”(主题言之有理,并与关键词对应,即可得分)

(1)依据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的信息可知,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依据材料一“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信息可知,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侵略。(2)依据材料二“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提炼的主题是民主科学洗礼;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文章《敬告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运动,所以我提炼的主题是民主科学洗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