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多

题目描述

【题目】“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次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变化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的变化有何特点?它主要得益于什么农村政策的实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实施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答案解析

(1)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2)特点: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出发点:维护农民利益;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到图二,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是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2)根据“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变化”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它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农民利益;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