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植根于民族血脉世代传承,也在

题目描述

【题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植根于民族血脉世代传承,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但是,革命并不彻底,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抗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未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这说明单靠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无法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崭新的爱国主义,它不仅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抗日本侵略者,而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中国人民依靠自身的力量,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苏联、美国等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给予的巨大的国际主义支持,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对我国爱国主义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刘传本、闵玉婷《杭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浅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归属于全体民众”的法律依据。据材料分析“革命并不彻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爱国运动进入哪一新阶段?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

答案解析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抗争.(2)斗争主力有学生转移到工人阶级,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根据材料一“但是,革命并不彻底,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抗争.”可知,“革命并不彻底”的原因是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抗争.(2)根据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的斗争主力有学生转移到工人阶级,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3)根据材料三“这说明单靠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无法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崭新的爱国主义,它不仅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抗日本侵略者,而且为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