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稿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据《史记·商君列传》改编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谏逐客书》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改革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

(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经过商鞅商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可知,背景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县,设置县令、县丞……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稿役……”可知,第一项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第二项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可知,经过商鞅商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加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