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18:33:24

阀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阀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人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科举成就和荣耀主要取决于才学,因此社会上逐渐流行起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傾向。一个学子花费全部的青春用于备考,经常会有一些人倒霉地在十来次三年一度的科试中落第——这样实际上就花去了一生的时间。即使是那些考中的人也会因思想过度紧张而筋疲力尽,被折磨得唯唯诺诺,成为官场上一些谨小慎微、平庸的官吏,不会构成什么挑动事端的威胁。无怪平唐太宗会志得意满地评价说:“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矣!”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2)本题根据材料一“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据材料二“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1)变化:由最初包括法律和时事等内容的综合性儒学考试变为集中于文体和官方特定的儒学理论。(2)影响: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史人才来源,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它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助长了文化形态中的奴性因素,不利于社会改革和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