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31:0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

题目描述

【题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自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答案解析

(1)意义:根据“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得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根据“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得出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特点:根据“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得出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根据“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得出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影响:根据“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得出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得出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得出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知,买办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3)趋向:综合材料可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1)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