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31 17:41:5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

题目描述

【题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汉化措施

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

答案解析

(1)图1牧马图,图2耕牛图,由图1到图2的变化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变化为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北魏的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廉调制。第二问,汉化措施的影响。由材料“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可知促进低势能文化向高势能文化的转变,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可知促进民族交融。(3)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深远的影响。从政治方面来讲,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从文化方面来讲,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北方由畜牧业变为农业,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措施:去胡服着汉装,三十岁以下官员不得说鲜卑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改汉姓,同汉族通婚,宣布与汉族同祖同源;影响: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提高了汉族文化圈的影响(3)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