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7:29:07

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 885 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 51 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 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 1983 年底就从原来的 2 万增至 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 0.05 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 0.3 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 1.2 元/斤,后稳定在 0.4 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二   2019 年 8 月 27 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主办的“新中国外交 70 年:回顾、启示、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有学者在会上表示,上海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据中新社等报道整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指出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的   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如何“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答案解析

(1)经验:根据“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得出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根据“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得出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结合所学,可从1972 年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2001 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探索出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总结。

(1)经验: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01 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从 1996 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到 2001 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探索出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