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七年级学生王某原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结识了一帮游手好

题目描述

【题目】七年级学生王某原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从此,他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出入网吧玩游戏。因无钱上网,他就到社会上当起小偷。一次,王某在公交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拘留10天。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他与同伙模仿游戏中的情节将邻居家10岁男孩劫持并向其家长勒索10万元,最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法律制裁。

(1)上述案例中,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4分)

(2)以上材料说明了犯罪的什么特点?  (4分)

(3)结合材料,谈淡我们怎样才能加强防范避免违法犯罪?  (至少写三点,9分)

 

答案解析

(1)王某到社会上当起小偷等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绑架勒索属于犯罪行为。(4分)(2)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分)(3)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的能力;②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的人;③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④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试题分析:(1)首先要明确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一般违法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较大。接下来细读材料,一句一句进行分析归类。王某到社会上当起小偷等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绑架勒索属于犯罪行为。(2)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即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学生容易和法律特征弄混,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别。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而犯罪是一种违法行为。(3)本题为做法题,先找到材料中人物违法犯罪的原因,将他的原因我们应以为戒就是做法。从不良诱惑、做守法的人、做有道德的人、慎交友、防患于未然等多个方面来说明。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