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2:27:52

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禆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

——《圣祖仁皇帝实录》(二)卷116,康熙二十三年

材料二  据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的1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的近30万。

——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说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地区政策调整的内容及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调整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海峡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调整理台政策的政治意义。

 

答案解析

(1)调整:根据材料一“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可知由海禁调整为开海贸易;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适量征税。依据:根据材料一“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 可知有益闽粤边海民生;根据材料一“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禆益。”可知有利于闽粤二省经济军事发展,有利于各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可知避免内地省份向闽粤传输军饷,内地各省钱粮节余,降低中央财政负担。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选自“康熙二十三年”实录结合所学可从当时三藩已定,国内形势较为稳定;台湾收复,开放海禁利于两岸经济交流分析回答。(2)变化:根据材料二“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到“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可知闽粤沿海经济由荒芜到繁茂;根据材料二“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的1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的近30万”。政治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巩固清王朝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回答康熙调整理台政策的意义。

(1)调整:由海禁调整为开海贸易;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适量征税。依据:有益闽粤边海民生;有利于闽粤二省经济军事发展,有利于各省经济发展;降低中央财政负担。有利条件:三藩已定,国内形势较为稳定;台湾收复,利于两岸经济交流。(2)变化:闽粤沿海经济由荒芜到繁茂(或经济不断发展);台湾人口较大增长。政治意义:巩固清王朝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加强台湾对祖国的归属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