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16:52:12

【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题目描述

【题目】【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材料一:2015年7月17日,贵州省某县八年级学生郑雄,在考试后回宿舍的路上被多名同学强行拉出学校,遭围殴后死亡。在此之前,江西永新县9名女生围殴另一女生;福建福州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

材料二:针对“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小敏说:“我会到派出所报案”。小莉说:“我会向律师求助”。小琴说:“我会到法院状告侵犯我权益的人”。小飞说:“我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1)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你认为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请你对材料二中四位同学的说法进行具体分析。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向同学们提几条建议。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原因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根据所学知识,未成年人受侵害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因看,未成年人年龄小,身心发育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其权利容易受到侵害;部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法维权;从外因看,监护人疏于管理;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都导致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2)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分析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材料中四个同学面对不法侵害时表现出的态度进行分析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情况。从分值设置看,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观点分为两类:有效维权的、不能维护权利的。即:前三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表现,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权;小飞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助长不法侵害者的嚣张气焰,使自己和他人蒙受更大的损失。(3)从设问看,此问属于做法类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怎样实施有效的自我保护,旨在考查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分值设置看,要求学生至少回答三个做法,具有一定开放性。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权利被侵害之前,应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是避免受侵害的前提;面对不法侵害时,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与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应及时巧妙脱身;避免无谓地激怒对方,暂时妥协,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权利被侵犯之后,要及时报警等。

(1)①未成年人年幼,身心发育都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其权利容易受到侵害;②部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法维权;③学校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