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7:34:38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5)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根据所学,可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分析回答。(2)根据“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得出外交孤立政策。(3)转变:“小球转动大球”指中美关系改善,结合材料二、三,得出美国对华态度由仇视到友善。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分析回答。(4)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5)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1)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2)外交孤立政策(3)转变:由仇视到友善。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5)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