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

题目描述

【题目】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

材料一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

A:“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君日记》(日)

B:《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渡边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还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焰动反日。”

C: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D:一位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说:“12月13日,一个中国人曾来我们的难民营寻求庇护,两天后他与其他人回到自己的村庄寻找一点米粮,正好碰上几个日军士兵在搜索中国土兵,他们说这个青年农民是个兵,所以应该处决,试图以军刀砍下他的头,但是他的又高又厚的棉袍衣领减弱了若干刀力,日本人留下他慢慢去死,这个农民在1938年元且死亡。”

材料二 

请回答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录》,你认为材料一中的那些史料可作为第一手史料入选?(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材料),材料一中的A、B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向世人简述南京大屠杀。(字数在120字以内)

(3)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据材料二的图片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三个原因。

答案解析

(1)A、C、D;持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2)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一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3)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际社会的援助等。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故材料一中的ACD史料可作为第一手史料入选;第二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持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2)开放性题目,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一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暴行。(3)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际社会的援助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