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

题目描述

【题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史学集刊》

材料四  宣政院印戳

(1)材料一中的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治国政策?

(3)由材料三可知,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什么制度?在元朝的国家治理体系中,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除了中书省,元朝在中央还设置了哪两个机构,其职能分别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中的宣政院是元朝为对哪个地区进行有效管理而设的?这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诞生。(2)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政策。(3)行省制度;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4)西藏。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2)依据材料二“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可知,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重文轻武的基本治国政策。(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有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