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

材料二:凡是劳动好,生产根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一变法的内容?

(2)联系所学知识除了材料三中涉及的“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以上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2)学汉语、着汉服、用律法、同汉族联姻等;(3)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废除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可以得到官爵。”材料二“凡是劳动好,生产根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可知反映的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赐予土地;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2)依据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可知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结合课本所学,除“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还有,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族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为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依据前面材料涉及的史实,商鞅变法是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旧贵族的车裂而死,但变法却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遭到了守旧势力的种种阻拦,但孝文帝不顾一切进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得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血的考验;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总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从改革的背景来看,我们还可以得出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