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0:32:40

    材料一: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材料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年—1925年中俄国粮食产量的趋势是怎样?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

(2)材料二中“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政策?在列宁的指导下实施什么政策来纠错?该政策的目的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僵化了”指的是哪一种模式?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如何评价该模式?

(4)为什么出现材料四中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的民族复兴提建议。

 

答案解析

(1)据材料一“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知,1921年—1925年中俄国粮食产量增长。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材料二中“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因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列宁的指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来纠错。该政策的目的是恢复被破坏的经济。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苏俄农民此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了恢复被破坏的经济,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材料三中“苏联模式僵化了”指的是斯大林模式。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国防和工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出现材料四中的问题。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改革需要符合国情等。

(1)粮食产量增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恢复被破坏的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苏联国防和工业化起到积极作用,但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4)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对工业的调整。(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改革需要符合国情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