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1:26:55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遍地皆盗…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可知作者对太平天国的敌视态度。二小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中“地不能增而人加众….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结合民生问题、阶级固化、领导才能进行分析阐述即可。(2)根据材料二“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可知蒋介石由不抵抗政策到准备持久抗战。二小问可结合主要社会矛盾变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危机及蒋的个人观念、国共关系改善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进行分析阐述。

(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2)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