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顺应历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结合材料一分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是中的“卫鞅”指谁?卫鞅变法的时间是哪一年?这一变法对秦国有怎样的成效?

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城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4)材料四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他推行“使其整体的汉化”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5)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你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解析

(1)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提出“尊王攘夷”口号。(2)商鞅;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郡县制。(4)原因: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量等。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1)依据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并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2)依据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卫鞅指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城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可知,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郡县制。郡县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依据材料四“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可知,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量等是孝文帝实行“使其整体的汉化”的原因。其“汉化”措施有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