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国家发放的票证

(1)仔细观察,找出票证上的重要信息,并写出其反映的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1997年,袁隆平开始“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2017-2018年,袁隆平团队完成“海水稻”和沙漠水稻实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2)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符合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未涉及”。

① 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

② 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执行严格的保密和封锁。( )

③ 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  )

④ 袁隆平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西装日渐普及。“西服热”也带动了夹克衫、风衣等其他西式服装的流行。女性们穿上了西装套裙,连衣裙、健美裤深得广大女性喜爱。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

20世纪90年代,国际时尚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迅捷。男性西装逐渐跟上了国际潮流,更加合体。一步裙、超短裙等女装很快流行。1991年(人口11. 6亿)我国服装产量跃为55亿件,人均新衣近5件。与此同时,中国服装界出现了寻找和恢复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意识,新旧世纪之交悄然兴起“唐装”热,掀起了中国传统服饰时尚的盖头。

——摘编自胡月等《百年衣裳:中国20世纪服装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服装潮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答案解析

(1)① 面票、缝纫机券② 北京市、上海市③ 限定地域④ 限定数量(2)正确、 错误、 未涉及、正确 (3)特点:款式(或样式)多样;着装追求美观、个性;紧跟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传统服饰文化的回归。(任意两点) 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时尚的引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任意两点)

(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① 票证是北京市的面票、上海市的缝纫机券;限定地域、限定数量,主要是当时物资匮乏。(2)①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符合材料所表达意思,故括号内画“正确”。② 中国对杂交水稻技术执行严格的保密和封锁。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故括号内画“错误”。③ 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材料没有涉及,故括号内画“未涉及”。④ 袁隆平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符合材料所表达意思,故括号内画“正确”。(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女性们穿上了西装套裙,连衣裙、健美裤深得广大女性喜爱。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国际时尚登陆中国市场越来越迅捷。男性西装逐渐跟上了国际潮流,更加合体。一步裙、超短裙等女装很快流行”可知,我国居民服装潮流的特点是款式多样;着装追求美观、个性;紧跟国际潮流,与国际接轨;传统服饰文化的回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时尚的引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