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定位于报道和解析有关“三农”的热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定位于报道和解析有关“三农”的热点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利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二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2)材料二中的这种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党和政府的这些措施是在哪一路线的指引下实行的?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如下图。

(3)你能从材料三的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农民收人情况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3)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等

(1)由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这是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地区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和政府的这些措施是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实行的。由于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上平均主义盛行,很多地方办起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与挫折。(3)依据材料三示意图分析可知,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农民收人情况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