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题目描述

【题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朝的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材料一:(二十八年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时)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指从事手工生产)不如倚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包含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情况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后来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意义: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3)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实施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4)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

(1)由材料一“(二十八年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可知,这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措施。“器械一量”是指统一度量衡。“同书文字”是指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依据材料二“(西汉时)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指从事手工生产)不如倚市门……”材料的意思是要致富,农业不如手工业,手工业不如商业;汉朝汉高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3)依据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进一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实施推恩令的措施;为监视州内部的地方官吏和豪强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4)依据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