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2:52:12

明清时期中国家训文化走向成熟。清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编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家训文化走向成熟。清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编写的《治家格言》是古代中国家训名篇,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棠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材料二: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然而这些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上打架斗殴、酗酒赌博、骄奢淫逸之风盛行……朱柏庐训诫子女,希望他们能够修身自律,克制自己的欲望。明朝中叶以后,政治腐败,宦官、奸臣当道,以东厂、西厂为首的宦官佞臣,扰乱朝纲。明清的一些士绅在他们所写的家训中尤其重视对子女形成高风亮节品格的教导和感化。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这一问题,也为民间家训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张静倩《治家格言>中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家庭教育理念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柏庐《治家格言》创作的背景,指出其根本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家训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理念:根据材料“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归纳出是勤劳;根据材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可归纳出是节俭;根据材料“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可归纳出是孝道;根据材料“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可归纳出是重教;根据材料“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可归纳出家庭和睦;根据材料“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可归纳出履行国家义务和忠君爱国;根据材料“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可归纳出是安守天命。特点:结合上述分析可归纳出特点是儒家伦理的世俗化。(2)背景:根据材料“然而这些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社会问题”、 “明朝中叶以后,政治腐败,宦官、奸臣当道,以东厂、西厂为首的宦官佞臣,扰乱朝纲”、“明清的一些士绅在他们所写的家训中尤其重视对子女形成高风亮节品格的教导和感化”、“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这一问题”可从当时的社会危机、统治者的提倡、对教育的重视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目的:程朱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古代家训既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也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理念:勤劳;节俭;孝道;重教;家庭和睦有序;履行国家义务;忠君爱国;安守天命;特点: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强调经世致用(关注日常生活)。(2)背景:诸多社会问题;政治腐败;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士绅阶层重视子女教育。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认识:规范个人行为;构建社会和谐。封建忠君思想;安守天命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