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21:52:3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

题目描述

【题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汉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孝文帝迁都前对大臣说“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资治通鉴》

(2)为了达到“渐染美俗,闻见广博”的目的,孝文帝迁都到哪里?此后推行的汉化措施取得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交融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辽、西夏、北宋形势图

材料五  阿保机建国后,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官,仿照中原地区的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贸易兴旺。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新京版《历史》教材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答案解析

(1)依据题干“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洛阳;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少数民族用牛耕地图体现出生产方式方面的民族交融;北魏帝王出御图体现出政治制度方面的民族交融;汉人胡食图体现出生活习俗方面的民族交融;胡旋舞扁陶图体现出文化艺术方面的民族交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交融内容主要有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学习。(4)依据题干辽、西夏、北宋形势图,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的时期,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政权,北宋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北宋和辽征战连年,在澶州之战后不久签订了澶渊之盟,北宋给辽岁币,从此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西夏和北宋也是纷扰不断,最终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双方贸易不绝。辽与西夏虽在军事上稍占上风,但在文化上却不得不向先进的北宋学习、靠拢。随着后来金与蒙古政权的出现,逐渐被打破。中国历史开始向下一次的大统一迈进。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第二种;依据题干“阿保机建国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辽与西夏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权并立有战有和,边界贸易兴旺。

(1)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洛阳;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3)交融内容主要有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学习。(4)第二种;辽与西夏向中原政权学习;政权并立有战有和,边界贸易兴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