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

(1)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被哪位皇帝采纳,由此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4)这一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谁?他的主张又是什么?

(5)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什么局面?

答案解析

(1)《道德经》;“无为而治”。(2)秦始皇;秦朝。(3)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4)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他还反对一切战争。(5)百家争鸣。

(1)依据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体现老子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道德经》,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采纳,由此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3)根据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可知,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德观点。他还反对一切战争。(5)三则材料中的老子、韩非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它们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