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纵观历史,世界格局以国家实力为依托经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纵观历史,世界格局以国家实力为依托经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流域的夏商周,是文明初曙时期的区域性大国。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随着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些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都是来自欧洲。

材料三  一战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三次演变(阅读下列表格)

时  间

国际关系格局

形成标志

维护工具

一战后

A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国际联盟

二战后

两极格局

B

联合国

冷战后

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联合国

 

(1)据材料一,再另举一个古代亚洲的区域性的大国,并介绍它典型的文明成果。

(2)依据材料二,哪些因素决定了“全球性大国全都是来自欧洲”?走在欧洲最前列的国家又是何国?

(3)在材料三表格中A、B、C三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4)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大国”,但仍然秉持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

答案解析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2)科学革命、工业革命 ;英国 (3)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华约的成立;C:多极化趋势加强。(4)和平与发展

(1)据材料“在古代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流域的夏商周,是文明初曙时期的区域性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还有一个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2)据材料“由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欧洲国家的生产力率先突飞猛进,因此最初的全球性大国全都是来自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欧洲决定了“全球性大国全都是来自欧洲”。走在欧洲最前列的国家是英国。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英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据材料“一战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三次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A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是多极化趋势。(4)21世纪,中国己经成为“全球性大国”,但仍然秉持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等,美国不甘心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力图阻止其他国家的迅速发展,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使其转换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