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新传》等
材料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梁启超是将社会主义术语引入中国的第一人。②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据周永学《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一种认识,并联系材料一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相同之处。)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进步有等级,不能一斑而就”、“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等信息可得出双方论战的焦点。(2)回答本题可选择分析第一种认识,依据材料二中“20世纪初”、“1920年”等时间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和梁启超个人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相关所学可知梁启超研究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及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作用。还可选择分析第二种认识,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相关所学可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再联系邓小平理论相关所学可得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1)焦点:逐步进入还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采用暴力革命方式还是改良方式进入社会主义。(2)侧重分析①,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进入中国;梁启超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作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侧重分析②,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相同:都主张消灭两极分化,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关试题
407 注油泵的用途是什么?0
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输卵管()
(多选题)误工日评定中,“根据临床治疗情况确
(单选题)可以单独用于轻症结核的治疗药物是(
【标准答案】在列车中关门车连续连挂不得超过(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
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
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丹青彩画是中国建筑的一种重要色彩装饰,原则上
下面哪个不是下行信道的信道编码方式()
某男50岁,职业为动物饲养员。2年前因患类风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
哪一项不是诚信缺失给市场经济带来的结果?()
关于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计算,下列说法
基础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Ⅰ.建筑物
对于物料种类繁多的企业,进行采购组织机构设计
对客户经营者进行调查时,应注意()。
罐车应收升数=________+______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