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

题目描述

【题目】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提高各级官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唐朝对官员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开科考试是贯彻按才学选官原则的前提;设立科目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中后期,进士科成为宰相等高级官僚的主要来源,凭借高官子弟特权进入仕途的宰相人数急剧减少。同时,地方的中下级官吏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料举制度实施的作用。

材料二  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北宋科举制没有地域名额的限定,完全按才能录取。因此,北宋所录取的进士里,其籍贯的分布很不平衡,欧阳修言:“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

——摘编自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2)北宋科举录取进士的地域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乾隆年间,大臣鄂尔泰说:“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此处“牢笼”二字,既有控制之意,还有网罗、选拔之意,八股“无用”是指对从政治或治国安邦无直接的作用,并不是说对选拔人才无用的意思,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少量的治国精英,却造就了许多除了举业之外一无所长的懦生。

——摘编自刘海峰、季兵《中国科举史》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1)有利于官员文化水平的提高;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回答出以上3点即可)(2)特点:录取进士东南地区人数多,西北地区人数少。原因: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东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两点)(3)八股文脱离实际,应试的人缺乏真才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三点)

(1)依据材料一“设立科目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中后期,进士科成为宰相等高级官僚的主要来源,凭借高官子弟特权进入仕途的宰相人数急剧减少。同时,地方的中下级官吏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利于官员文化水平的提高;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2)根据材料“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北宋科举制没有地域名额的限定,完全按才能录取。因此,北宋所录取的进士里,其藉贯的分布很不平衡。欧阳修言:‘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北宋科举录取进士的地域分布的特点是藉贯的分布很不平衡,东南地区考取进士人数比较多,而西北考取进士的人数较少。根据“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由于北宋时逐渐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文化发达。而西北地区则相对落后。(3)依据材料“八股“无用”,是指对从政或治国安邦无直接的作用,并不是说对选拔人才无用的意思。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少量的治国精英,却造就了许多除了举业之外一无所长的儒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是八股文脱离实际,应试的人缺乏真才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