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①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

题目描述

【题目】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①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②,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③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卿客。②造诈成辞:编造假话。③佗(tuō)国:他国。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欲赴佗国奔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 道飞其鹄/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故来服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 齐王有信士若此/愿陛下亲之信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过  于  水  上  不 忍  鹄  之  渴  出  而  饮  之  去  我  飞  亡

【3】结合选文,说说淳于髡机智聪敏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解析

【1C加点字意思相同。都是“过错,过失”之意。A逃跑/通“无”。B中途/说。D忠信,忠诚/相信,信任。【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译为: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它出来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划开。【3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出邑门,道飞其鹄”后,淳于髡杜撰了“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的情节,说了“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一席话,说明淳于髡用巧妙的言辞证明自己是诚信的人,得到了齐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维护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译文:以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它出来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