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

题目描述

【题目】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耕获图》中出现的是何种水利灌溉工具?

(3)《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出现了什么现象?从越南引进了什么新的作物品种?

(4)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解析

1)曲辕犁筒车(2)翻车(3)宋代江南地区水稻一年两熟的情景占城稻(4)经济重心南移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等。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第一幅图片是唐朝农民把以前耕犁的犁壁由直的改进成了弯曲的,称为曲辕犁,以便于耕作。第二幅图片是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曲辕犁、筒车的应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耕获图》中出现的灌溉工具是翻车。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三国时期的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中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因此耕获图》中既有插秧又有收获,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水稻出现一年两熟的情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两宋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有: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两宋鼓励对外贸易;劳动人民南迁,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