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人物图像。

材料二:当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材料三: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谚语

(1)材料一图片的人物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一代君主。请说出他的姓名以及建立的朝代名称?

(2)此君主针对材料二的“夺其权”、“收其精兵”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是由当时政府的哪一政策的实施导致的?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适应这一政策,政府在发展文教事业方面是如何做的?

答案解析

(1)赵匡胤;北宋。(2)“夺其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收其精兵”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其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3)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贡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1)依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可知是宋太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取得后周,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依据材料二“当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反映了宋朝的要加强的对地方和军队的控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夺其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收其精兵”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其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3)依据材料三的“做人莫做军”可知反对做军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权,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高文官地位的政策。很多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装,故没有人愿意从军;宋朝重文轻武,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