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题进行探究,
题目描述
【题目】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图1 图2
(2)图1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3)图2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答案解析
(1)《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贸易很不发达。《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2)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4)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信息: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知,《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贸易很不发达;《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2)第一问依据图二信息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中原人民迁往长江流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方民族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3)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4)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民族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相关试题
(单选题)退缴出库应依据()填写的“邮资票品
(单选题)Ⅲ. There are four
(判断题) 中水水源选用时,优先优质杂排水,
227.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菠萝果肉香甜可口,可是吃前先要蘸盐水。这是为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
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劳动型
由于韩国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同意美国在韩部署萨
例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适用于
1959年“酒鬼”这首歌是谁创作的歌:()
把出版物的价格定得较低,使消费者很容易接受,
渗透系数小于10
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①施行休渔政
音译外来词
什么是“五精”管理理念?
某筛子的筛孔尺寸为10mm,筛子的倾角为60
电机的接法有()和()。
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移位时呈()畸形。
2013年底,远大公司对使用了15年的一所厂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