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我们可以直接得出怎样的信息?(2)依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该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列举两例)(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保证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954年颁布了一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性文献叫什么?(4)新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工业落后。(2)工业化.一五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和川藏、新藏、青藏三条入藏公路.(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工业非常落后。(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工业化;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为实现工业化而编制实施了一五计划;第三问根据材料三图示可知,一五计划成就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和川藏、新藏、青藏三条入藏公路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证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4)本题属开放性问题,紧扣材料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