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5:17:08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

题目描述

【题目】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解析

(1)以两宋、明清工商业发展的史实考查史料阅读与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体现在:宋代大批了坊市界限;明清时期则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即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3)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其表现结合史实从经济和思想两个回答即可。第二问评价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西学习交流减少角度回答。

(1)表现: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3)表现:经济: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思想: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评价: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