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文言语段《李绛劝谏》,完成下列题目。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文言语段《李绛劝谏》,完成下列题目。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选自《二十四忠》)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欲罪白居易(___________)        

②是负陛下(____________)

③上尝责绛言太过(_____________)   

④焉能至此(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例句: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朝而往,暮而归

C.温故而知新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

乃 陛 下 负 臣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根据上文,说说李绛劝谏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罪”:治罪、降罪。“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焉”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2)A.表顺承。B.表修饰。C.表顺承。D. 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乃/陛下/负臣也。译为:那是陛下辜负了臣。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乃”。【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盖”:大概。“以”:因为。“中”:击中。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见义句的翻译。【4文言文要点内容的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分析“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等句,这是对李绛的最高评价:忠诚正直,反复陈说利弊,来启发皇帝。当然劝谏成功的原因还要皇帝虚心纳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