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不仅改变着自身

题目描述

【题目】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 “社会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材料二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2)材料二中,“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得益于苏俄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29年10月,由红色索尔莫沃工人首倡的“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口号写在了全国各行各业工人大军的旗帜上;90万工人参加了社会主义突击队的竞赛,30万人获得突击手的光荣称号。1935年8月,顿巴斯煤矿年轻的掘煤手斯达汉诺夫在6小时内用风镐挖煤102吨的世界纪录,表现了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随后全国掀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3)材料三情形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材料四 “苏联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集体农庄的庄员和农民在饥饿的思维线上挣扎,大人、小孩都得了浮肿病,逮着什么吃什么,像动物尸体、烂树皮和沼泽植物的根等人不该吃的东西,他们都拿来吃。由于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三十年代政治大清洗造成大量冤假案,这些问题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4)材料四是苏联经济建设什么模式弊端的反映?该模式有何特点?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从俄罗斯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解析

(1)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3)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5)从改革、创新、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等方面回答即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俄国的农奴制度;“社会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得益于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联经济建设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反映;该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5)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俄罗斯(苏联)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得到有益的启示,从改革、创新、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等方面回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