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47:5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儒学家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第二小问,由材料“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吸收诸子百家学说。(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即可得出“理学”的结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第一小问,由材料 “致吾心良知”,即可得出“致良知”的结论;由材料 “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即可得出“知行合一”的结论。第二小问,由材料 “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即可得出“倡导个性解放”的结论。(4)结合相关所学,可从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崇尚道德修养等角度思考作答。以此可以得出:兼收并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1)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吸收诸子百家学说。(2)思想体系:理学。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思想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特色:倡导个性解放。(4)品德:兼收并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