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45:58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

题目描述

【题目】《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答案解析

(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孟子有两个方面的法制观:一是当他的父亲被抓时,他不能阻止法官,说明他认为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另一方面是作为儿子的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去救走父亲,这就说明他看重人伦,维护人伦。(2)本小题的回答要依据所学知识,把握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国企图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性不断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强化,再加上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就形成了这种法制观。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