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5:55:4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七年级(1)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

(成语典故篇)

(1)依据成语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一基本特征?

(技术变革篇)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与前代相比得到较大发展。结合上述图片,请说出促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制度变革篇)

 

 

时间

国家

事件

公元前455年

魏国

李悝变法

公元前386年

楚国

吴起变法

公元前356年

秦国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5年

韩国

申不害变法

 

 

(3)战国时期,各国先后进行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篇)

(4)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你最欣赏赞同哪一派别?请说出该派别的主要观点或主张。

 

答案解析

(1)材料中的成语故事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战争的现象。 尊王攘夷、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体现的春秋争霸战争,其余四个是战国兼并战争。因此,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的特点。(2)图片一、二展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农耕生产力的进步,图片三是都江堰,反映的是农业水利的发展与完善。三项综合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工程的兴修。(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铁器农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军事方面,为在煎饼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最后,概括可知目的在于确立封建制度(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4)开放性问题,掌握诸子百家思想即可。首先说自己喜欢哪家学说,然后讲清楚这家学说主张即可。儒家 孔子核心主张“仁”,主张施行德政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道家老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提出选贤任能;提倡节俭法家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战争频繁)等。(2)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3)确立封建制度(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4)A.儒家: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礼治”。B.墨家:“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提出选贤任能;提倡节俭。C.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