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

(1)匈奴;万里长城。(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西域都护。(4)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1)依据材料一信息“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2)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匈奴战争不断。汉武帝时,多次和匈奴之间发生战争,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无力抵御汉朝的进攻。(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不断向南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