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证
2025-03-12 15:17:56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

题目描述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二:外装修施工时,施工单位搭设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进行搭接。横向扫地杆采用对接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意高度的地方,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相抵触延长一跨与立杆固定。外侧里面梁端设置一道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净距为15m,剪刀撑斜杆与的倾角为30°。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了验收检查,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三:填充墙砌体采用单排孔径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专用小砌块砂浆砌筑。现场检查中发现:进场的小砌块产品龄期达到21d后,即开始浇水湿润,待小砌块表面出现浮水后,开始砌筑施工,砌筑时将小砌块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为块体长度的1/3;填充墙砌筑7d后进行顶砌施工;为施工方便,在部分墙体上留置了净宽度为1.2m的临时施工洞口。监理工程师要求对错误之处进行整改。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2.指出事件二中脚手架搭设的错误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哪些情况需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3.指出事件三中填充墙砌体施工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答案解析

1.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组织基础工程验收不妥当。

理由:基础工程验收属分部工程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如下人员: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

2.(1)不妥之处一:立杆进行搭接。

正确做法: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不妥之处二:横向扫地杆采用对接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

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不妥之处三: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的地方,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固定。

正确做法: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不妥之处四:外侧立面两端设置一道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净距为15m。

正确做法:建筑地上16层,高度大于24m,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不妥之处五: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30°

正确做法: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

(2)需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情况还有:

①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②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③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④达到设计高度后;

⑤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⑥冻结地区解冻后;

⑦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3.事件三中有如下不妥之处:

不妥之处一:进场的小砌块产品龄期达到21天后开始砌筑施工。

正确做法: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不妥之处二:待小砌块表面出现浮水后开始砌筑施工。

正确做法: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不妥之处三:小砌块搭接长度为块体长度的1/3。

正确做法: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

不妥之处四:填充墙砌筑7天后进行顶砌施工。

正确做法:填充墙顶部与承重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部位,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砌筑。

不妥之处五:为施工方便,在部分墙上留置了净宽度为1.2m的临时施工洞口。

正确做法: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4.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为: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