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7:08:20

社会出现困难局面的时刻,适时作出改变往往效果显著。阅读下列材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出现困难局面的时刻,适时作出改变往往效果显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他在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改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让步”是指1921年实行的什么政策?据材料归纳这一政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能直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除增加就业外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国内外形势是怎样的?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怎样的目标?

(4)从以上三者的“改变”当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根据“1921年允许局部地回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共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可知列宁的“让步”是指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特点根据“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而去”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能直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措施是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提供了工作岗位,增加了人们收入,因此除了增加就业外还可以刺激生产和消费,最终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的国内外形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内主要是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上则是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动荡,其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我国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应注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总结概括相关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入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3)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应注意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